bevictor伟德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bevictor伟德动态 -> 正文

实景体验特色思政课《大国三航》赋能新时代“总师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5-04-20 浏览量:

锤炼匠心工训场,铸魂育人见真章。《大国三航》2025年春季学期第六讲于4月16日开讲,邀请到了韦德体育网址工程实践训练中心机械工程教学部指导教师、担任“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负责人及“VR虚拟仿真装配”课程负责人之一的梁晓雅。

梁老师首先系统阐述了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的历史沿革、建设成果及现有体系规模,引导全体学员实地观摩中心运用增材制造技术、金属精密加工工艺等先进手段制作的工艺制品。

随后组织学员系统参观创新实践社区,讲解“无人飞行器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践工坊”和“创意孵化空间”等专项平台的功能定位与运行机制,使同学们得以直观感知科技创新实践场域的魅力,有效激发工程实践的探索热忱。通过系统阐述多个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案例,梁老师具体论证了理论知识向工程应用转化的可行路径,显著强化了同学对专业发展前景的认知信心。

在“三航”工程实践教育体验工坊环节,梁老师全程指导同学进行飞行器操控模拟实训,严谨阐释设备操作规范与安全守则,确保同学在体验过程中对基础操作技能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沉浸式实践操作,同学们在飞行器系统架构与操控原理方面形成具象化认知,普遍反馈对原先以为复杂的知识和操作有了显著的了解。

航海学院柏烨轩:有幸跟随老师参观工程实践中心,让我深刻体会到西工大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的独特价值。这里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基地,更是孕育工程精神的摇篮。传统手工锤击的韵律与智能设备的运转声此起彼伏,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前沿技术的创新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勾勒出培养未来工程领军人物的教育图景。

软件学院韩紫琪:今天《大国三航》课程在实训基地上课,充实又有趣,我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前沿技术的魅力。在传统工艺展示区,精美的掐丝珐琅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工匠们以金属丝勾勒出细腻繁复的图案,再填充上色彩斑斓的珐琅釉料,经过烧制后,一件件绚丽夺目的艺术品就此诞生,让我深深领略到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让我感兴趣的是看到水下飞行器,这些水下飞行器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象征着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让我对海洋探索充满向往。实训基地里,同学们专注地投入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这里就是我们理想变成现实的地方。在这里,我还看见了我们在各类竞赛当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一个个奖杯、一张张奖状,记录着师生们的努力和拼搏,也使我的自豪感更加强烈。我深知,自己也正站在梦想的起点,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软件学院陈曦:今日《大国三航》课程让我对前沿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知。3D打印的精密结构与模拟飞行的沉浸操控,让我切身感受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的震撼。实训基地不仅是知识落地的场景,更是创新思维孵化的温床。看到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与竞赛奖项上的积累,我意识到技术赋能未来的路径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校企协同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这种“从模型到应用”的全流程体验,让我对“科技如何重塑行业生态”有了更立体的思考,也让我对母校的科研实力充满敬畏——原来那些在国际赛事中斩获的奖杯,正是我们触摸未来的阶梯。希望未来能在这个环境中继续成长,为科技赋能未来贡献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类王佳怡:此次《大国三航》课程令我深刻体会到产学研融合的魅力。工业机器人、模拟飞行训练仪器让我看见智能制造的工程思维的具象化。这种“从代码到产品”的完整链路,让我对“工程师”的身份有了新的认知维度,也让我更渴望在这样真实的创新生态中,将课堂上的数学建模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实际动能。

哲学社会科学类张瑞悦:参观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让我深刻感受到西工大的办学特色。在3D打印实验室,层层堆叠的不仅是材料,更是创新的维度;机器人工作站里,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运动都在诠释智能制造的魅力;文创工坊将工程思维注入艺术创作,展现了工科的人文温度;传统机床厂里,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次参观让我对“总师型”人才培养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作为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国三航》系列课程将持续完善教学体系建设,系统化引入航空、航天、航海等战略性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实施。通过构建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引导青年学子深度解析三大领域的技术演进脉络、前沿动态与发展战略,系统把握科技创新规律。课程着力强化科研实践情境再现,使学生切身感悟科技攻关的实践逻辑,体认科研工作者的求实精神与创新品格,全面提升科研素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鸿鹄之志、责任担当,兼具砥砺奋斗精神的新时代卓越青年人才。

供图:刘新科

供稿:褚星波

审核:王彦革 贺苗

上一条:著名学者胡大平教授应邀做客翱翔灵犀学术殿堂开讲

下一条:“职”点迷津,“公”略指南——bevictor伟德官网举办考公专题就业指导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