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bevictor伟德动态 -> 正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读书小组举行第五期读书会

时间:2025-04-15 浏览量:

4月10日下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读书小组第五次读书活动在bevictor伟德官网208会议室顺利举行。指导老师聂阳、齐承水与全体小组成员参与,会议由张宇同学主持。本次活动延续“原原本本读原著,扎扎实实悟原理”的宗旨,围绕《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部分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生产”篇章展开深入研读,通过分段领学、学术汇报、互动研讨等形式,系统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要义。

活动伊始,张宇、王心彤两位同学作为领读人,围绕导言的“1.生产”篇进行逐段解读,并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案例,对文本中的重点段落、经典语句和逻辑脉络展开细致分析。

王心彤指出,以往的经济学从抽象的或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出发,把独立、自由、理性的个人当作经济学的出发点,并且将他们之间的平等、互利的分工关系当作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的关系。这是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当作经济理论的逻辑前提,从而将意识形态渗透到经济学这门实证科学中,进而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作一般的生产。马克思从各国发展的历史事实出发,揭露这些理论的前提只是一种虚构,违背历史常识。在马克思看来,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只能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现实的生产。

张宇指出,以往的经济学把作为生产一般的劳动过程及其生产组织即物质生产当作研究的本题,完全忽视特定社会的生产性质和生产关系。这个做法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延续,以致西方经济学仅仅研究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从凯恩斯开始才重视宏观经济、福利经济等,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也是比较迟的。马克思经济学在理论上并不反对从生产中抽象出生产一般的规定,也没有把物质生产排斥于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相反,它的任务是揭示特定性质的社会生产的特殊规律,从特定的生产关系来把握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两位同学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对原文进行了阐释。接下来,王家乐、龚彦铭、王瑶光三位同学进行学术汇报。他们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原著内容进行了理论延伸。

王家乐围绕数据要素的分配困境及治理机制展开。他首先界定了数据要素的定义,强调其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第一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并区分了数据与数据要素的本质差异。随后分析了数据要素的核心属性,包括非竞争性(可共享、边际成本趋零)、伴生性(依赖数字技术与平台投入)和动态性(权属复杂、收益分配难)。在分配现状问题中,他指出当前存在数据交易流通不足(如平台运营困难、用户回报缺失)、收益差距悬殊(主体模糊、用户知情权不足、劳动者分润权缺失)以及安全保护薄弱(法规滞后、企业意识不足、技术防护不足)三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完善定价机制(科学评估、统一规则、强化监管)、优化竞争机制(创新收集方式、规范数据利用、打击黑产)和健全供求机制(提升供给质量、加速基建、建立统一平台)等治理建议,旨在促进数据要素公平高效流通,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龚彦铭以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为起点,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因缺乏整体性与历史性视角,孤立看待生产并割裂生产与分配,错误地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永恒化;随后他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强调生产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总体性,并论证了生产对分配、交换及消费的支配地位。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当代发展,他梳理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主义”的批判及其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将马克思生产力框架应用于文化生产以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以及哈贝马斯关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及其对工具理性扩张与交往理性重要性的探讨,整体呈现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当代继承、批判与延展。

王瑶光以“数字资本主义的空间殖民及其扬弃”为主题,系统分析了数字化浪潮下资本主义转型的新特征,重点探讨了数字资本主义通过控制虚拟空间实现全球统治的生成逻辑、表现形式及应对策略。汇报引用了“云领地”“云端帝国”等理论概念,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学者研究,批判了数字资本主义对全球产业链与个体生活的深度控制,强调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数字霸权的扬弃。

汇报环节甫一落幕,便迎来了思维碰撞的盛宴。在提问和自由交流阶段,同学们积极发言。他们或引经据典剖析文本肌理,或结合当下文化现象提出犀利诘问,更有同学捧起满布批注的书籍现场求证。两位指导老师化身智慧摆渡人,时而以苏格拉底式诘问启发思考,时而用跨学科视角破解理论迷障,在遇到青年学子颇具先锋性的解读时,更是不吝以“文本侦探”的妙喻鼓励创新思维。智慧的火花在互动中闪耀,读书活动在意犹未尽的探讨中持续至暮色初临。

本次读书会以“研、思、行”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架起了经典文本与现实观照的桥梁,让艰深的理论在思辨激荡中焕发时代生机。散场时仍有同学围聚探讨,并与指导老师推演逻辑链条,这种炽热的学术自觉,恰似春芽顶破冻土般昭示着思想的力量。读书小组将持续打造“深读-精讲-共创”的学习闭环,通过定期举办原著导读、专题研讨、实践研学等活动,让理论不再是悬浮的符号,而真正成为青年认知世界的思想罗盘与行动坐标。

文字:王瑶光 张宇

图片:于钧意

审核:耿云辉

上一条:武汉大学周绍东教授做客我们翱翔灵犀学术殿堂

下一条:第九届“和理有话说”思政课社会调查大赛暨成果展示顺利举办